公路建設行業探索互聯網+招標 監管有力 陽光公正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在推動電子招標投標和完善招標投標制度、創新監管體制機制方面取得成效。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張德華介紹,結合公路建設行業實際,交通運輸部以完善法規體系、創新制度設計、加大信息化建設、創新監管方式等為重點,加快推進電子招標投標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顯示了電子招標投標的廣闊前景。
信息公開 陽光監督
21個省區市高速招投標進入省級交易平臺。
為健全體制機制,規范招標投標行為,交通運輸部發布了2015年第24號部令《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全面推進電子招標投標工作。針對當前招標投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創新制度設計,綜合施策,多措并舉,進一步規范招標投標行為。
建立“五公開”制度,全面公開資格預審文件和招標文件的關鍵內容、中標候選人關鍵信息、評標信息、投訴處理決定、不良行為信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充分接受社會監督。
此外,促進信用信息的應用?!掇k法》規定:投標人在投標文件中填報的資質、業績、主要人員資歷、信用等級等信息,應當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信用信息系統中填報并發布的相關信息一致;因信息不符,使得投標人資格條件不符合招標文件規定的,評標委員會應當否決其投標。
在推進電子招標工作中,交通運輸部還加強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維護工作。除開發和推廣“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立透明的信用公開體系外,下一步將不斷優化拓展信用平臺功能、升級完善從業企業數據結構、嚴格規范從業企業及人員信息錄入工作、加大不良行為記錄公開力度、推動部省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為行業全面推行電子招標投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規范招標 提高效率
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規范投標行為,提高效率。
在交通運輸部推行電子招標以來,江西、廣東、山東、江蘇等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公路工程建設領域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按照“先高速公路后普通公路,先施工類招標后服務貨物類招標,先主體工程后附屬工程推行電子招標投標”,有序推行電子招標,通過創新招標投標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獨特優勢,“提高效率、規范行為、保障廉潔”的目標基本實現。
電子招標帶來的成效,在張德華看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他說,招標過程中,“打招呼、遞條子、找關系”的現象基本沒了,圍標串標活動得到有效遏制,投訴舉報明顯減少。而這些成效,得益于落實到位,推進有力的措施。
張德華介紹,電子招標中,交通運輸部規范了投標信息源的唯一性。投標人的基本情況、資質、人員、業績、財務、獲獎等信息預先采集至統一信息系統,編制投標文件時也只能從信息平臺選取導入。同時,保證企業信息的真實性。信息系統采集的投標人信息,需經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審核,并對外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凡查實存在虛假填報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列入不良行為記錄,納入信用評價。
投標人名單保密的措施,也確保了招標人在開標前無法掌握投標人名單。據了解,交易系統不提供報名或文件下載等信息的查詢功能,通過虛擬賬號技術隱匿保證金支付方的真實信息,交通平臺在開標當場一次性從銀行系統獲取保證金遞交信息。
張德華表示,“十三五”期間是公路連通成網的關鍵時期,公路建設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建設任務依然繁重,進一步規范招標投標行為,任重道遠。下一步,公路建設行業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推進電子招標投標有關要求,積極借鑒各地各行各業的好做法、好經驗,充分利用信息化優勢,全面推行公路建設行業的電子招標投標工作,促進公路建設事業健康發展。